天才一秒记住【桑舞阁】地址:sangwuge.com
“虽是这么说,但也许可借着年节摸些门路?大郎远赴均州八年,我每日盼着儿归却多年未能一见,官人可否想想办法将二郎留在京中,我实在没办法忍受儿子皆远离身边。”李氏语气中带着些央求,用帕子压了压眼角。
杨定国这才和缓了语气:“这京官就是明晃晃的肉,所有人都盯着,岂是想留就能留的?”
杨沔听言立即站起朝杨定国深鞠一躬,恳切地说:“请爹爹为我筹谋。”
在一旁的江氏一急,赶忙接着说:“如此,不如修书去长子县问问大伯,大伯的同窗也有不少在朝中任官吧?”
“胡闹,这种大事岂是妇人所能掺和的!”
杨定国听了江氏之言,两眼一瞪,唇边的胡须生气地翘起,低声呵斥道。大家都吓了一跳,袁媛身旁的杨桦直接放声哭起来。
被杨定国斥责的江氏也踟蹰着不敢过去抱儿子,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李氏求救。
李氏是个极守规矩的妇人,对自家郎君历来言听计从,这会也没有出声求情。一时间所有人沉默起来,只有杨桦的哭声格外响亮。
就在大家都僵住的时候,郭院子进来说:“官人、夫人,僧人们已是到了。”
杨定国听毕,才缓和了神情,摆摆手示意江氏过来抱杨桦:“先祭灶,有什么事过后再说。”
说着,就率先走了出去,杨沔也跟着出去。
李氏让柳娘去通知姚氏,其他人也一起前去。
李氏和江氏走在前面,只见江氏不住地掉着泪:“阿姑,我也是着急嘛。若是这次……郎君年纪也不小了,再不能待在在太学里了……”
李氏揉揉太阳穴,也颇不耐地打断:“好了,先祭灶,可别再掉眼泪惊着神灵。”
经过白日的清扫,厨房格外整洁。
等杨家人齐之后,杨桢才数清楚杨家到底有多少下人,除姚氏从均州带来的柳娘和春儿外,正房和江氏房里各一个丫鬟,再加上郭院子和管厨房的厨娘、一个稍年轻的小厮,杨家也有五个下人。
这边袁媛脑子里还在放空,那一头祭灶就开始。
请了两个和尚,一个穿着比较正式的红色袈裟,另一个是土黄色粗布僧衣,两人正嘴里念着经,指挥着杨家人拿出已备好的食饧和酒果祭品摆放整齐,然后再让杨定国在指定地方插上香祈福。
红色袈裟的和尚还在不停地念着经,另一和尚伸出左手一把把海碗里的酒糟和饧糖涂抹在灶门上,有在灶台上贴了一张有灶神像的“纸马”,祭灶便算是完成了。
随后,两个和尚领了杨家的供奉,嘴里说着“阿弥托福”便快速离开去赶下一场了。袁媛有些失望,其实是很应付的仪式,就要随姚氏回房。这时,杨定国朝看了杨沔一眼后转身往书房走,而杨沔也赶紧地跟上。
李氏和江氏明明也看到了,却好似不没看到一般。
离开厨房后,李氏吩咐下人把祭了灶神的食饧用米纸包了分给大家食用。袁媛看着手里的食饧,看起来有点像春节里吃的糖瓜,味道又像麦芽糖,只一口咬下去便把牙给黏住了。
屋里,杨梓已喝完药睡下。杨桢把给他留的食饧装在糖果盒里留给他,便兴致勃勃和柳娘在屋里“照虚耗”。
柳娘从外面提着盏木制小提灯进来,把灯笼照亮家具的下边,春儿配合着把拨浪鼓伸进去,杨桢便负责喊“虚耗退去”。
玩了一会,突然又精神力。姚氏催促着袁媛去睡觉,袁媛不想睡,又磨不过她,干脆和她说起刚刚堂屋发生的事:“刚刚婆婆说希望二叔能在想在京中做官,问问阿爷今年要不要借着年节打点下关系。”
“嗯?”姚氏听了袁媛的话,追着问:“是娘带梓哥回来之后的事吗?那阿爷怎么回答?”
杨桢便把事情仔细告知姚氏。
“给你爹爹写信?”姚氏听后声音突然升高,有些激动地挑了挑眉。但很快就恢复了神色,只淡淡地来了一句,“只怕你爹人轻言微,帮不得二叔什么忙。”
说完便堆着笑催促袁媛:“桢姐赶紧去睡,今天的事没什么在意的。二叔的事自有阿翁做主,轮不到咱们头上!”
既然姚氏这么说,杨桢自然也不会放在心里,这些都不是她相关心的事,她现在只盼着能早日出门,亲自接触一下社会,或许能让她想起一些历史知识呢。
春儿给袁媛念过一句俗语:“二十四,祭灶王;二十五,扫家宅。”
送走灶神之后的第二天,杨家便开始进行大扫除。
其实,大宋的生活比袁媛想象中生活便利得多。
京城到处都有卖肉和吃食的摊子,寻常人家每日要购买的食材在街口就能买到。
不仅如此,京城里到处都有能各种提供上门服务的人。比如上门打水、劈柴、清洗毡毯、修补器皿等等工作,只要有需要,就立刻来业主家中处理。
袁媛这才恍然,怪不得杨家也没几个下人。
家中大清扫自然是用不着女眷们亲自动手,但年节亲戚朋友往来的年节礼物和礼单却是要商讨的。
一大早,姚氏带着半睡半醒的杨桢去请安时,江氏正坐在软榻上和李氏兴高采烈地对着纸上说着什么。
看此情景,袁媛不禁想到昨天晚杨定国和杨沔去了书房,想必应该“指点”他了吧。
姚氏向李氏请了安,便不声不响地坐在右侧的椅子上。一边江氏和李氏兴致勃勃,一边姚氏事不关己,袁媛觉得姚氏那句轻飘飘的“轮不到我们头上”很有深意。
古代送礼,可不想现代一样可以进门拜年聊几句。特别是权贵家中,送去的礼都直接放在门房,送礼人只留下名刺和礼单等待人家过目。所以送的礼必须能留下印象,否则就只能是打了水漂。
只是看杨家的家底,也不是多富有的家庭,这礼可不是这么容易送的。
不过,姚氏并不是因为担忧这个才不说话的,而是心中疙瘩未解,如今仍然心有余悸,又怎么可能会主动去掺和进小叔的事情里。
姚氏静静坐在椅子上,低着头抚摸着衣裙上的绣面,心中寻思着找个好时机便告退。
李氏无疑中抬眼,便看到大儿媳妇的这副样子,看着就觉得有些不舒服,对着姚氏道:“人老了,看字看久了有些晕,大郎娘子,你来替我看看吧!”
“这是二郎年节要送给同僚和恩师的礼单,善娘你这些年在长子县也为大郎打点着,也不妨也看看这礼单,给二郎娘子些意见。”
听到李氏的话江氏一愣,但马上就反应过来,笑着将单子递向姚氏:“你看,我都忘了姐姐,大哥也认识不少人,嫂嫂也心疼心疼我,替我过过眼。”
姚氏并未接过,只是装傻着问:“我离京多年,如今京中时兴什么我真是不知的。”
“无事,你也帮忙看看,前几日你不也一直忙着帮大郎备礼吗,大郎京中应该还有不少同窗和师长吧,这些可有备了?”
此时姚氏早和李氏说过,现在不过旧话重提。姚氏也顺从地回答:“临行前郎君已有交代过,我们离京多年,旧人也多各奔南北了。让我上京后,给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送上他的拜帖和书信便好。”
江氏手依然举着,姚氏只好为难地接了过来,但只是粗略一看便夸赞起来:“这单子上的礼品我好些都没瞧过,果然是京中,哪像长子县,你来我往都是送些土仪罢了,我可不敢在你们面前出丑。”
说着,赶紧把礼单又还给江氏。
李氏见姚氏举动,心中有些复杂。
长子杨洙离京多年,确实京中相识不多,每年她还想着要不要帮忙备些礼,但因为长子书信从不言及这些,她也不好代劳。
此次姚氏回京,她心中是希望姚氏会替杨洙在京中应酬一番,毕竟总窝在县学里教书也不是事。
只是姚氏做事谨慎仔细,但性子却与杨洙一般耿直,近些年几乎没有见她给京中其他人送过什么礼。
李氏这些年渐渐知道了大郎一家的脾气,想着既然儿子儿媳不争气,不如自己和杨定国单独商量好了,在京中为杨洙做些打算。
如今看到姚氏对杨沔的事情都如此避之不及,想来杨洙也并未放下芥蒂,可能对于她和杨定国内心还是也有埋怨的,她不禁有些失落。
江氏低低头望着礼单,不知不觉,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。
姚氏看到气氛有着尴尬,这才发觉自己好像撇得太快了,生怕李氏生气,就立起身说得该回去给杨梓煎药,拉着袁媛离开了。
看到姚氏带着袁媛离去的身影离开正房,江氏才转过头告状:“阿姑你看,虽不指望大嫂能怎样,可你看看她刚刚的态度,眼睛却没往单上瞧一眼的样。便是我们二郎如今还没有官身,也不必对我们避之不及吧!”
说着便扯了手帕假装沾沾眼角:“可怜二郎在太学里待了那么些年,等了那么多年,好不容易有了机会,结果也没人支持……”
江氏甫一抬起头,却李氏很不高兴地盯着她,要说的话便卡在喉咙说不出来,赶紧低着头不敢再多言一句。
李氏看着江氏的神色,叹了口气道:“算了,也不能全怪她谨慎。之前二郎惹下的大祸,可是把洙郎连累了这么些年。姚氏那时挺着个大肚子离开,我也没能帮着说上一句话。只盼着这一次两兄弟都一切顺利,以后这些事你莫要再提。”
说着,李氏褪下腕间的佛珠掐捻起来。
江氏直到看着李氏神情缓和后,才知趣地把话题又引回礼物上来。
小说推荐:《重开吧!蜘蛛侠!》《变身齐天大圣,觉醒七十二变》《当医生遇到法医后》《惶惶》《全球降临:带着嫂嫂末世种田》《伪装大佬那些年》《噩梦使徒》《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[西幻]》《天命在我》《我有一个修仙世界》
《大宋生存守则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桑舞阁sangwuge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