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于熙攘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桑舞阁sangw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吴宫令早在瑄持带走严惊月时就劝过林皇后不要与太子生出嫌隙。
培养信的过的同盟非一朝一夕可成,况且林皇后选择扶持长子瑄持并非某一日她忽瞧着瑄持顺眼,而是综合错综复杂的家世关系,林家与姜家祖上无仇,现世无怨。
瑄持又是长子,母亲姜氏早在她入宫为后便以薨逝,姜家又不成气候,因此种种,林家与形势选择了瑄持,而非她一人决断。
当然她对瑄持的扶持也不全靠她与林氏一厢情愿,还得多年来与瑄持建立的联系与信任,若此时忽然出现变故,不止林氏从此抓瞎,瑄持也会失去许多。
严惊月就在眼前,林皇后不得不压下恼火,在一旁坐了下来。
吴宫令在一旁陪着笑,一边招呼严惊月坐下,一边遣退了不相干的闲杂人等。
之前或许不太把严惊月放在眼中,但从严惊月敢与林皇后撕破脸,瑄持还肯护着她起,吴宫令就不得不对她高看一眼。
就算为了林皇后,她也绝不会让严惊月的事影响到东宫与中宫的关系。
“我如何信你。”
林皇后此言一出,严惊月就知道有戏,若非相信她也不会让严惊月留下,质疑不过是彼此台阶罢了。
严惊月答:“因为我与娘娘有共同的敌人,还有共同的前程。”
林皇后依旧板着脸,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因为一个出身宫女的丫头而动大气,偏偏又因瑄持而不得不忍气吞声。
“贤妃有心扶持瑁持,她成太后逆了您原配正妻,瑁持继位简直逆我命格。”
严惊月看向林皇后:“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。”
吴宫令在一旁端茶倒水,严惊月恭敬的接过来朝吴宫令点头,吴宫令心里平衡了,看着她也顺眼了些。
“林家与浔王府是同生共死的关系,娘娘您出身与摄政王交好的林家,却能稳坐中宫之位,必然有通天的手腕。”
严惊月恭维过后话锋一转:“更何况,浔王府也…”
林皇后最冷哼一声。
有些话不便说透,严惊月言归正传,“邹凤鸣一事二皇子没有诬告,陆九行派去杀邹凤鸣的人是我,但陆九行不仅能在大殿群臣的眼皮底下脱身,反倒是二皇子禁足多日,并非因为陆九行巧舌脱罪。”
林皇后一言不发,严惊月也不同她卖关子,直说:“陆九行虽做了许多错事,又有扶持三皇子之嫌,但他有真本事,他能为皇上分忧解难,他在朝中有不可取代的能耐,这才是皇上没有动他的原因。”
“是这个理儿。”
林皇后终于点点头:“他能给皇上弄出钱来。”
吴宫令问:“那严姑娘有何高见,可是心中有了能取代陆九行的人?”
“没有必要去管陆九行。”
严惊月说:“归根结底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外甥三皇子,前朝的事不到万不得已,娘娘还是不要插手,他的命门还是在宫里的。”
林皇后冷哼一声:“贤妃不知想了什么法子,让皇上罚了我的俸,难不成身边又出了第二个严惊月?我倒真是动不得她了。”
“娘娘您没有儿子。”
严惊月说完忽然发现林皇后脸色不大好,后知后觉自己说错了话,话已出口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。
“但宫中有儿子的也不止贤妃,夺嫡之事合该有许多人更急才对,娘娘,挑拨离间最容易了。”
严惊月看向林皇后。
“是啊娘娘,坐山观虎斗才是聪明之策。”
吴宫令在一旁附和,尽力帮严惊月讨得林皇后顺心,一时急得满头大汗。
林皇后有些不耐烦:“话是这样说,严惊月,你可有法子?”
“没有也不敢与娘娘说这么许多。”
严惊月一字一顿:“易淑妃。”
淑妃所出有四皇子琅持,淑妃的兄长又在朝中位至宰辅之位。
当年浔王摄政把持朝堂,当时皇上留了个心眼,娶的女人大多都是朝中有能之臣的姊妹女儿。
如今浔王早以交权离京,许多后妃的家世就显示出了弊端,林皇后没有儿子,因此觊觎皇后之位的后妃不在少数。
那些能触及权利的家世,也很难不去干涉皇权花落哪家,因此皇上也难免露出卸磨杀驴的意思,忌惮起了那些在朝中的后妃亲人。
林皇后说:“你之前要我把冯郊弄上来,如今倒是不好弄下去了,现在又想要我做什么?”
“娘娘忌讳冯郊?”
严惊月说:“不应该啊,冯郊的妹妹德妃虽有所出,但是皇五子尚且年幼。”
“如今年幼,但不会永远年幼,皇上又不是今日就死。”
一时之间林皇后有些口不择言。
吴宫令吓了一跳连忙四下看了看,又叮嘱林皇后小心祸从口出。
严惊月倒是没什么害怕的神色,就像方才没有听过任何大逆不道之言,说:“皇上厌弃良妃,因此二皇子得了个弄持这般屈辱的名字,由此可看皇上给皇子的名字都不是白取的。”
林皇后念了一边:“璎持。”
“璎持。”
严惊月重复一遍:“瑛,像,但已经不是了。皇上一开始就没有给璎持一点眼神,都在名字里了。”
林皇后点点头:“由此可看,德妃冯氏倒不用防备。”
“说回淑妃易氏,她兄长位置宰辅,她的儿子琅持能得到的扶持可不比瑁持少一分一毫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