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对不一样。
军人自然是想到的,如果闪电侠是外国势力破坏者,那国家的安全如何保证人民的安全如何保证这是无可厚非的,是值得我们佩服和认同的,不能说他们有错。
而反过来,一般的老百姓,此时却没有黑脸中将等人的担心。
因为,因为,因为,重要的事情说三次才显得内心之中,很惊喜
杨章松一路奔跑向太阳,立誓要取到西经,为伟大的偷电事业奋斗不息。中间为了加油,偷了开发商一点电外,更多他做的事,却是在救人。
没错,就像每个华夏少年都有一个武侠梦一样。杨章松也有,现在更是多了一个超级英雄梦。
而且还是实现了
几乎,每经过一个城市,那里的交通事故伤亡率,都会降为0,没有任何一个人受伤。更别说会有人死亡啥的
不仅如此,他还顺手抢救下了二十三名自杀跳楼者,为什么是二十三名,因为23,俗称213,也就是2b。
没事做,做啥自杀有空浪费社会资源,还不如回家多陪陪父母
很快,前方就快到越南边境,冲呀,冲呀,go,go,go。
嗯唉呀,我的麻呀,那是什么
准备加速来一个横冲越境的杨章松,突然间傻眼了。
前方的边境附近,竞然立起了一排排的障碍物,而且还有大量的军人守在这,不仅如此,黑洞洞的火箭炮,坦克炮口,火炮炮口,超级机关枪一个接一个的,一字排开。直接能把人吓死
窝靠
不好,这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多了,竞然能猜测出他的前进路线。提前设下了埋伏
第170章中国人万岁
轰轰轰
杨章松一失神,差点中招。
俺的娘也,不只有炮口和大量士兵,地下还有地雷
地雷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火器之一已经存在了几百年,自我国宋代发明地雷以来,地雷已经在无数次的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。
在抗日战争时期,我根据地军民也利用地雷大量的杀伤日笨鬼子侵略者,并涌现出一大批地雷战的传奇英雄和故事,在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但凡任何一个华夏人,估计都看过电影地雷战,最不济也听说过。
当年,就一个村子里的老百姓,依靠这个打的小鬼子,东倒西歪,成了雷下鬼。
而地雷发展到了如今,更是五花八门,威力惊人。在人民兵工的努力下,地雷这种古老的武器又一次焕发出青春。
现在用来对付杨章松的就是一种叫做59式的反步兵地雷。
它仿自苏式oz2反步兵地雷,是一种绊发破片杀伤型地雷,主要以引爆后产生的破片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为主。
嗯,看来黑脸中将,还是想活捉闪电侠的想法为多。
不过,这注定是不可能的。
因为时间仓促,这种地雷安装快,但却有一个不足之处,那就是眼睛厉害的人,可以很快发现它们。如不加以伪装,容易被敌人发现并排除。
杨章松吃了一次亏,却利用极速闪开了碎片,并没有受伤,再过来时,就眼尖的发现了这些地雷。
他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,犯二次同样的错误的。
哼,哼
想用区区地雷困住或阻挠本闪电侠进入越南不可能
仅然入境通口不能进,难不成哥从山区进去,你们也能拦截住
抱着这种想法,下一秒,杨章松一个红色转身,在无数军人目瞪口呆之中,冲进了边境的大山之中。
轰轰轰轰轰
然而,然而,然而,重要的提醒说三次,才显得更上一层楼的坑爹。
你麻的,怎么回事
山里面的地雷更多差点就中招了,这怎么可能,就几个小时,军队的人就搞定了埋下数千个地雷的工
这一回,倒是杨章松误会黑脸将军和华夏士兵们了。
越南的大山里那些成千上万的地雷,不是他们安的,而是历史残存地雷。
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1350公里,1979年2月17日凌晨4时半,华夏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,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地雷。直到1989年,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仍然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地雷战。
十年呀,十年呀,十年能埋下多少的地雷
想想就有些小激动,哦不,是后怕
后来,到了和平时代,俩个国家就开始了漫长的排除地雷工。
可是,埋雷容易,排雷却万难。
根据一些资料库显示,当年,对于俩国士兵们来说。每排除一枚地雷,无疑就等于和死神亲吻。
比如说,华夏国一等功臣,只有17岁的新战士骆牧渊,在手工排除616枚地雷后。却在排除第617枚地雷时,罪恶的地雷突然爆炸,他全身50多处被炸伤,永远的失去了光明。
就上面的这个英雄还是算幸运的,其它的士兵更多的是连生命都失去了
据后来统计,光在广西边境埋下了一片片的雷区,就有百多万枚地雷,分布在800多平方公里的边境线上。给中越两国边民的和平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,成为两国发展边贸的严重障碍。
战中战后一共死在地雷下的人不计其中,完全无法统计。
不仅如此,还因为埋下一枚地雷只要20元,而后人清除它却需要6000元,甚至于更高的成本。所以,至到如今,还有大量的地雷存在于中越各处边境通道和大山中。
所以说,为什么没人现在从越南走私啥的,而是大部分人选择走正规入境
t的,还不是怕走山路中了地雷,后悔莫及。人家走私最多坐牢,这里是要命啊
当然了,也因为入境处太小,影响了俩国的边境经济发展,长短不一吧,还是没地雷的为好
可怜的杨章松山寨闪电侠,就是这样路过躺枪的,呜
好吧,实话说,他还算不错了。要是让他路过非洲那边,恐怕他会直接挂掉。
为什么呢
看看下面的这一组数据吧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